【护士节专题】最美逆行者赵仙萍:“接过护佑生命那根‘接力棒’,必须往前冲!”

“我志愿献身护理事业,奉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坚守救死扶伤的信念,履行‘保存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职责。我宣誓:遵守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像南丁格尔那样,以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以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作为85后的她,立志做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护理工作者,自打2004年踏进济宁市中医院的门槛,18年来,她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履行着入职时发过的誓言。3月30日,当疫情再次来袭时,她义无反顾投入“战疫”,用汗水吹响冲锋号,用专业赢得“战疫”胜利。她就是济宁市中医院康复科护士长赵仙萍。

微信图片_20220510085721.jpg

用温言软语为患者的生命之灯“续火”

3月30日,收到支援滨州邹平市中医院的号召后,赵仙萍第一时间报名奔赴滨州。刚接手急诊科时,每天除了繁忙的治病救人工作外,她和另外9名支援队队员更是承担起了打扫卫生,给病人送饭、打水的责任。在这样特殊的时期,为了尽量给病人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她们卖力地打扫着一间间病房、卫生间,并一遍遍喷洒消毒液,累到无力依然坚持着。

刚去那几天,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是护士的从业宣誓持续不断鼓舞着赵仙萍,让她坚持了下来。3月31日上午8点,120接到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双腕切割伤,肌腱已断裂。看到这种情景赵仙萍和队员们都大吃一惊,“在这危难时刻,大家都努力的活着,为什么这个患者要选择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她跟外科主任迅速将病人推进换药室,病人情绪不太稳定,经过反复的心理安慰,或许是因为赵仙萍的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让病人产生了亲近感,像女儿陪护在身边一样,逐渐让病人的情绪平稳下来。

经询问得知,老人跟家里人因为家庭琐事闹矛盾,一时想不开就选择了轻生。经过一上午的努力,老人的双手腕全部接上,可是右手肌腱全部断裂,等待他的是后期漫长的康复训练。把老人安顿好后,赵仙萍心中五味杂陈,为患者以后的康复担忧。

尽己所能保患者平安无恙

4月4日晚,120指挥部派单描述:“病人呕吐,昏迷,呼之不应”,赵仙萍凭着自己敏锐的专业能力分析出病人病情很严重,脑出血的可能性很大,她果断要求跟随120出车接病人。到达指定地点,她迅速检查病人病情,测血压,量体温,观察瞳孔及呕吐情况,病人已意识不清,需要马上就医,可他体型较胖,家住6楼,家中只有一位瘦小的老人,怎么把病人抬下楼成了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她和同伴试了多次仍抬不动。“怎么办呢?”大家都急出一身汗,赵仙萍迅速跑出门外去挨家挨户敲邻居门,疫情无情人有情,很快几家邻居齐心协力把病人顺利抬上120,送往医院。经过奋力抢救,病人转危为安。家属握住赵仙萍和几位队员的手,不停说着感谢。

一次次把病人从死神手中抢过来,赵仙萍和队员们深受鼓舞。遇到无力回天、抢救无效的病人,他们的心其实比谁都难受。有一天凌晨3点,刚刚接诊的急性心梗的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离世,偌大的抢救室里只剩下他年迈的老伴和年轻的孙女守护在那早已没了温度的亲人身边。“他的老伴和孙女哭到无声,甚至连寿衣和装尸袋也无力去整理,只能呆呆地坐在那里。真的让人很揪心很心痛,但又无能为力。”但抢救室终究还是要留给其他需要抢救的病人,为了妥善安排老人,她特意请示邹平市中医院急诊科留守的相关领导。得到许可后,她耐心地协助家属给老人穿上了干净的寿衣,盖好被单转移至别处。这一刻她能为她们做的只有这些,或许某些时候比起医治疾病,抚慰受伤的心灵更加重要。

随着邹平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陆陆续续解除隔离恢复工作,病房也逐渐恢复接诊,一切都步入正轨。在支援的11天里,赵仙萍和队员们共完成院前出车210次,院后接诊967人次,留观226人次,危重110人次,抢救97人次,外科清创手术53人次,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所有支援人员的倾力付出,当地医院对济宁支援医疗队强烈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以及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完成任务表示高度赞扬。   微信图片_20220510085706.jpg

“逆行,不是生而勇敢,而是选择坚强;不是我们富余,而是他们需要;不是了无牵挂,而是使命所在;不是毫无羁绊,而是家国情怀。虽然我暂时还不是一名中共党员,但我始终用党员的标准在要求自己,争取早日成为党内一分子。如果国家需要,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奔赴,没有理由,只为忠于初心……”赵仙萍如是说,“接过护佑生命那根‘接力棒’,必须往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