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67岁的王阿姨半年多前,右下肢出现肿胀、疼痛症状,继而无法下地行走,去过多家医院,均未有很好的治疗效果。2个月前,经人介绍,王阿姨跟老伴儿一起来到济宁市中医院外五科就诊。因距离发病时间已超半年,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期,已不适合介入或手术治疗,故采用纯中医特色治疗——中药内服加患肢熏洗,经过1个月的治疗,王阿姨的症状明显减轻,肿痛感基本消失。
据王阿姨口述,半年多前,她突然就发觉自己的右下肢渐渐肿胀了起来,刚开始时没在意,后来开始有了痛感,王阿姨很害怕,赶紧跟老伴儿一起去了市区其他医院就诊。去过很多家医院,症状一直时好时坏。直到2个月前,经朋友介绍,王阿姨在老伴儿的陪同下,来到济宁市中医院外五科就诊,科主任王锐接诊。
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发病时间过久,目前已处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期,已不适合介入或手术治疗。据王锐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在某种情况下(如长期卧床、久坐、妊娠后期等),出现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血液在深静脉内凝结形成血栓并阻塞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而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的一种疾病,甚至缺血坏死等,更为重要的是有可能发生血栓脱落而引起肺动脉栓塞危及患者生命。
“长期卧床的患者、有静脉血栓史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大手术后患者、有创伤史患者、妊娠妇女、肥胖人群等易发此病,肥胖、骨折、长途航空旅行者,因主动或被动的活动减少,处于久坐或久卧状态,会导致静脉血流缓慢,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吸烟、创伤等因素会破坏血管壁,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王锐说。收入院后,针对患者的症状,王锐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内治疗法与外治疗法相结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以健脾活血祛湿为治则,选用黄芪、丹参、茯苓、白术、赤芍、白芍、泽泻、当归、赤小豆、车前子等补气活血、健脾除湿的中药内服,再配合芒硝、冰片、大黄、乳香、没药等散结活血消肿中药做成药膏为患者外敷。经过1个月的治疗,王阿姨的症状明显减轻,肿痛感基本消失。
“没想到中医效果这么好,我在床上躺了半年,哪里都去不了,都快抑郁了。现在终于可以到处走走了,人只有生病之后才知道,健康是多么的重要!谢谢王主任!”王阿姨出院时很开心,让老伴儿去做了一面锦旗,赠送给王锐。“寻医半年有余,医治五院六医,王锐回阳救逆”,锦旗上的18个大字深刻地写出了王阿姨的求医历程和医后感,并深切地表现了深厚的医患情谊。
王锐提醒广大患者,要想预防此病,日常生活中,不要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多活动,还可以适当做高抬腿运动。手术后的患者若病情允许,应尽早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可以定时进行足底静脉泵或者间歇气体加压治疗,家属也要常为患者进行按摩,并帮助患者定时变换体位,以促进血流循环,避免血流淤滞。特殊工作者可在日常穿弹力袜进行防护,适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