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节专题】最美护士张晓菲:恪守医者誓言,不负生命重托

      她是勤恳实干的80后,她自从2006年进入济宁市中医院急诊科从事护理工作,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工作在一线最前沿,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术操作,为一名又一名患者做好服务,解除病痛。她就是急诊科主管护师张晓菲。

踏实认真

她是同事眼中的“老黄牛”


      “我志愿献身护理事业,奉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坚守救死扶伤的信念,履行‘保存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职责。我宣誓:遵守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像南丁格尔那样,以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以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她立志做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她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


      作为急诊科骨干护理工作人员,她深知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真心、爱心和责任心,更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此,张晓菲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苦练本领,精益求精。工作中受到同事和患者的认可,先后获得“先进个人”、“优秀护士”等多项荣誉。“张晓菲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认真,每次交班总是把事情交接地特别仔细”,在同事口中,她是一个事无巨细、踏实肯干的“好姑娘”;“张老师每次教导我们总是身体力行、毫无保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要教就一定保证我们都学会”,在新同事、新护士眼里,张晓菲毫无保留当好“教练员”、做好“传帮带”,是一位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精湛的“好老师”。

爱岗敬业

她是患者生命的“守护者”


      众所周知,急诊科工作在于一个“急”字,工作忙、累,风险还特别大。急诊科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抢救的最初几分钟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张晓菲熟练掌握了CPR的抢救和配合、气管插管术、洗胃术、呼吸机等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准确实施有效抢救措施,使患者得到了优质、快捷、安全的护理服务,17年来无一例差错、医患纠纷等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俗话说,任劳容易任怨难。有一次,一位农药中毒患者昏迷不醒、生命垂危,需要立即抢救。当时抢救室里挤满了患者家属,她十分焦急地对家属说:“请家属们先出去,我们好抢救病人。”可有位家属却怒气冲冲地指着她大喊道:“我们出去可以,要是人死了就找你算账”,甚至破口大骂,一度还想动手。但她仍然一面耐心地劝他们走出抢救室,一面有条不紊地积极参加抢救。给予患者插入胃管进行洗胃,经过一小时抢救和精心护理,患者终于转危为安。患者家属深为感动,那位骂人的患者家属痛哭流涕地对她说:“是我错怪了你们,多亏了你们,要不我的孩子就没妈啦!谢谢你们!”“性命攸关的时刻,家属着急上火情有可原,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肯定要体谅他们的心情的。”张晓菲说。


      还有一次,科室接诊了一名颅内压增高患者,张晓菲立即配合医生,采取抢救措施。患者突然“哇”地一声吐了,呕吐物呈喷射状喷了她满身,她一声不吭,认真为患者擦拭呕吐物,直到患者病情平稳,才去洗脸、更换衣服。事后护士长心疼地说:“今天你可真是遭罪了”,她淡淡一笑说,“照顾病人脏点累点不算什么,只要病人能转危为安,病情稳定,就是对咱最大的回报!”

践行初心

她是疫情防控的“急先锋”


      最是风雨见初心,危急时刻显担当。疫情防控的三年期间,她总是冲锋在前,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积极参加核酸采集工作,认真对待每一次采样,安全、规范、有序地完成核酸采集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工作的初心。


      2022年12月,随着国家出台“新十条”措施,抗疫重心由防控转为救治,医院面临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急诊科作为救治新冠患者的“第一关口”,巨大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面对大量新冠患者来院就诊的形势,张晓菲放弃休息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新冠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很快她也感染了新冠肺炎,高烧39.5度,浑身剧痛,但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那段时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一天下来全身酸痛、无力,双下肢肿胀,但是看到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减轻了痛苦,她感到很欣慰。

      而对于家人,张晓菲却只能说一声“抱歉”,因为亏欠得实在太多太多。家中孩子还小,爱人工作也忙,只能靠老人替她照顾孩子。在她奋战在救治患者的第一线时,年迈的父母和孩子相继感染新冠肺炎,她心急如焚、泪流满面,只能电话嘱咐家人去买些药,然后又风风火火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面对孩子撕心裂肺的喊叫,一声声“想妈妈”揪疼了她的心,但她依然选择了坚守岗位,用她柔弱的肩膀为患者撑起一片健康的天空。


      选择了做急诊护士,就选择了奉献。她以实际行动彰显出了一名护士的责任担当和圣洁的天使之爱,她将立足本职,干好工作,继续把满腔热血奉献给护理事业,把爱心播撒到每一位患者的心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