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舌苔的种类了吗?伸出舌头来,互相看看同桌是什么舌苔?” “老师,李晓丽的舌苔发黄,因为她常吃油炸食品。”“老师,张强的舌苔厚,他是不是食积啊?”“杜平的舌体胖,他肯定脾虚。” 哈哈哈…… 这一幕欢快有趣的景象发生在山东省济宁海达行知学校课堂上,听完《神奇的舌象》讲座后,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个个貌似“小中医”,通过查看舌苔,为同桌“诊治疾病”,有模有样的回答迎来在坐师生阵阵欢笑。 据悉,授课专家来自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四次走进该校为小学生们讲解中医知识。这样的“中医小课堂”同样也常发生在济宁科苑小学、东门大街小学、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等学校,此举受到学校师生及家长一致好评。 “现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已成为医院工作的常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院长王祥生说,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医药发展迎来大好春天之际,作为济宁市中医药龙头医院,更要做本市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领头羊,助推本市中医药事业发展。 如何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如何让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王祥生认为,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首先要从娃娃抓起,把中医药种子播进娃娃心里。以中医药专家进学校开展讲座作为切入点,向学生传授中医药知识和技术。例如向学生讲解中医‘望闻问切’等相关技术及健康饮食、合理作息、适度锻炼、精神调养等中医科普常识,传递中医治未病理念,让孩子们从小认识中医、了解中医、乃至使用中医。 为保证授课质量,2019年初,济宁市中医院在全院组建讲师团,通过制作课件现场授课等方式遴选各科室热爱中医文化传播的骨干中医师,要求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经过一个月的试讲,筛选出16名优秀中医师组成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讲师团,每周3次走进济宁各小学,全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今年已授课36次,惠及10000余名师生。 讲师团授课内容为“祖国的传统医学”、“小穴位、大知识”、“推拿防治近视”、“感冒的中医预防”等20余项内容,专家们在课堂上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和互动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听完老师讲解的眼周按摩操真好,按摩完眼睛很舒服。”“听课后才知道感冒发烧还可以不吃药不打针,用推拿就可以治疗。”“我以后要早睡早起,多锻炼身体。”在济宁市科苑小学,听完讲座后学生们情绪高涨。该校张老师也表示,听了几次讲座后,师生们都在调整生活作息、饮食起居,也熟知一些穴位按摩、食疗、常见病的预防方法。“我们现在学习中医、使用中医的热情很高,真正了解了祖国传统医学饿魅力所在。”张老师说。 王祥生表示,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既有培育人才的现实意义,更有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意义。中医药文化普及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从而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做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同时有助于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