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午后,在济宁市中医院康复科运动大厅,双杠训练处,一位30多岁的女子穿着矫形鞋,在康复师的帮助下,她双手撑着双杠,努力往上一点一点直起身子,终于,第一次尝试着站了起来!哭着说“站起来真好”!周围的患者及家属也为之动容,纷纷为她鼓掌,康复科主任程爱军不断给她竖大拇指,“你战胜了自己,真棒!” 据程主任介绍,这位女子患格林-巴利综合征8个多月,视野模糊,四肢活动不灵,双踝严重下垂变形,从床到轮椅全靠丈夫抱上抱下,十分费力。患者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经常哭泣,不愿意配合治疗。程主任带领康复团队,中医康复配合现代康复,经过不屑的努力,两个多月后见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每次看到患者一点一点好起来,真是打心眼为他们高兴!越来越感到‘康复一个人,幸福一个家’的深刻含义,至少能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对家人的依赖,从而走出家庭,走进社会”。程爱军如是说。 程爱军在济宁市中医院一待就是28年。最初在针灸推拿科,2014年康复科成立后,她负责该科室的一切事务。每天的工作排得都很满。康复科主要收治神经康复(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外伤或感染造成的截瘫)、骨伤康复和疼痛康复患者。自建科以来,已经为2000多名患者缓解了病痛,改善了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家庭幸福指数。 6月9日,一位从2017年就一直找程爱军做治疗的患者来到门诊。据了解,他在2017年8月20日因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紧急拨打120送进市区一家医院,多次被该院下了病危通知。病情稳定后,转入济宁市中医院康复科,刚到时右侧肢体完全瘫痪,连翻身都不能。经过2个月的康复治疗,逐渐从坐到站,然后可以自己在室内行走了。出院后可以在家做饭、打扫卫生。因为右边身体感觉麻木,就经常到门诊做治疗。其爱人说:“当时进出他都是坐着轮椅,体重300多斤,两个人抱不动,当年孩子还高考,那阵子真是心力交瘁,一家人睡不着吃不下!”提起往事,她忍不住伤心起来,调整情绪后她又断续说道,这几年没少跑医院,在程主任指导下喝中药、做康复,很有成效,从卧床不起到步履蹒跚,到现在可以做家务,从右边身体没有任何知觉到能感觉到麻木,他们全家人感受到了康复带来的益处。 
6月9日当天患者是自己走进诊室的,挺着个大肚子,程主任一见他就笑呵呵地说:“肚子比以前小点儿了哈,还是要继续减肥,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之后,程爱军尝试拿笔尖去扎患者的胳膊,“疼”,这一声“疼”患者及家人一等就是好几年啊。“好现象啊!以前扭你你都感觉不到吧?手指头还是不太灵活对吧?多用多练,循序渐进。能给家人做饭是好同志!”诊室里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康复科一直讲究“身心”同治,程爱军说,其实很多病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还没治,患者心理上已经垮了,就是病后抑郁。只要给他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基本上病就已经好了三分之一了。康复科利用中医特色疗法,配合心理疏导,让患者积极地投入到康复训练中去。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程爱军说,每一个从医人员需要时时提醒自己作为医者的责任和义务,认真领悟行医的真谛。康复训练枯燥而单调,作为医生要角色互换,站在患者的角度去多考虑患者的感受,一步步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最终达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