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济宁市中医院)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名医谈科普】夏季多雨水,暑湿如何防?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07-07

     

     时下正是夏季湿热天气盛行时,雨水偏多,湿热交加,呈上蒸下煮模式,很多人都出现疲乏困倦、食欲减退、口中粘腻、大便溏泄等现象,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李鹏表示,身体出现以上症状,很有可能是体内湿气重引起。如果不加以调理,还容易患上皮肤、泌尿生殖、肝胆系统等一系列疾病。生活中如何防范,李鹏给出以下建议。


饮食祛湿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养胃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很多人夏天喜欢吃烧烤、海鲜、喝冰镇啤酒,以及油腻、过咸、过甜或过辣的食物,而这些所谓的美食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常吃这些食物,会使体内湿气加重,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薏米、红豆是清除体内湿气的上好食材。薏米可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红豆又称“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之效。夏季经常服用赤小豆薏苡仁粥(可加些小米,但不要放大米,大米助湿),能起到健脾、祛湿、养血、瘦身的作用。荷叶、淡竹叶、莲子心代茶饮清热解暑、清心醒脾。适当多吃苦味凉性蔬菜, 如苦瓜、丝瓜、芹菜、冬瓜、生菜等, 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多食苦味还可以清心,不过体质较虚弱者不宜较多食用。


正常作息


      李鹏介绍,睡眠不足容易伤脾,熬夜后表现出的乏力、无神、肢体困重等,都是脾虚的典型症状。因此,要睡好子午觉。


      子午觉是指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如果经常熬夜,过了子时还在工作,身体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则无精打采,脸色晦暗无光,女性容易长出黄褐斑,出现痤疮、皱纹等。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午饭后人最容易犯困,此时可以小憩一下,舒缓紧张和疲劳,能有效地帮助大家保持心理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适当运动


      李鹏表示,夏季运动不宜过于激烈,否则会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 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通过适当锻炼来养筋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达到顺畅气血驱湿邪的目的。


中医祛湿


     刮痧疗法:利用刮痧板,借助介质在体表反复刮拭,使局部皮肤充血,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具有疏经活络、调和营血、排毒祛湿等作用;


     火龙罐疗法:该法具有温经散寒、开泄腠理、健脾化痰等作用;


     穴位按摩:血海、阴陵泉、丰隆、中脘、足三里、脾俞等具有祛湿健脾效果的穴位,每天按摩2—3分钟,以感到酸胀为度,可配合针刺、温灸等方法;


     中药泡脚:藿香、佩兰、香薷煎汁泡脚熏洗,三药皆有解暑化湿之功,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李鹏表示,湿邪有寒湿、湿热、外湿、内湿等不同,建议到医院就诊辨证施治为宜。


日常防湿


     阴雨天气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祛除湿气;不要直接睡地板,因为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不要在潮湿的地方久待;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李鹏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检体内湿气,如有晨起疲乏、不思饮食、头身困重、舌苔厚腻、大便黏腻不爽等症状提示体内湿气较重,应增强自我调养意识,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加强锻炼, 保持良好心情, 才能真正与湿邪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