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夜晚,显得异常寂静,济宁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崔磊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回到家,简单扒几口饭即躺下沉沉地睡去。凌晨4:32,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让他迅速醒来接起电话,电话那头焦急的声音传来:“崔主任,2床患者呼吸、心跳骤停,我们正在紧急抢救中。”
放下电话,崔磊立刻起床驱车赶往医院。凌晨的济宁显得那样沉静,路上基本没有人和车,崔磊加足马力一路“飞奔”至医院。2床患者是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因“意识模糊伴发热2天”入院,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既往史、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脑梗死、心功能不全IV级、新冠肺炎感染、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食道癌等多种疾病。
入院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循环、抗感染、稳定斑块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1天后患者病情改善,意识较入院时大为好转。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入院当天凌晨4:30,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血压快速下降,值班医师颜琳、护士武加秀、王莎莎立即组织抢救,对症给予心肺复苏术、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抢救措施,同时立即电话通知科主任崔磊和患者家属。
“心肺复苏,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时间一分一秒地在流逝,具备丰富抢救经验的崔磊沉着冷静,带领值班医生、护士快速、有序、高效、严密地实施抢救,医护人员轮流跪在病床上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心脏有搏动,不要放弃!”有效的心肺复苏使患者多次出现短暂的心脏搏动,让大家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经过不懈努力,在积极抢救50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心跳,血压逐渐回升,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抢救成功!在场医护人员一颗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据崔磊介绍,呼吸、心跳骤停是非常凶险的病情变化,如不立即采取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患者会迅速死亡,抢救的黄金时间极短,一般在出现症状后的4-6分钟必须开展有效抢救。如果抢救不及时,错过黄金时间,将难以复苏成功。
济宁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自成立以来,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有效的抢救措施,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提供了强力保障。近期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居多,为了应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就医需求,该院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增开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收治患者。目前,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已开始收治患者。医护人员们及时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加快现有住院患者的周转效率,腾出更多宝贵医疗资源优先救治危重患者,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